今日在 香港經濟日報 hket.com 撰文,提出房屋政策建議。我一直認為如果社會以出租公屋為主,政府不設定提升自置居所比率的目標,不利用公共財政為大多數市民創造財富,在香港這種資本高度集中的城市,單靠勞工福利政策和經濟轉型,根本不足以處理持續惡化的貧富懸殊問題。所以,土地房屋和貧富懸殊問題不能獨立處理,要一併思考。
全文: https://paper.hket.com/article/3056751?r=cpsdlc
//…要徹底解決房屋問題,除了覓地增加土地供應,必須深刻認識夏主席提到「住房、就業、醫療、貧富懸殊」貌似4問,實則互為表裡:香港是資本高度集中的資本主義社會,無產者與有產者收入及財富差距愈來愈大,在缺乏高新產業和優質就業機會下,無產者勞動收入停滯,如大學生實質收入更按年下降;而有產者「買磚頭致富」幾成共識。經年累月,有產者與無產者之間,恰似高山低谷,這亦是香港貧富懸殊嚴重的根本原因。
正因為香港資本市場的特質,一套符合廣大香港市民利益的公營房屋政策,不能定位為面向中低收入市民的福利政策,僅確保所有人「有瓦遮頭」,而是要建設一個居者有其屋的社會,通過公營房屋政策來破解經濟不平等的嚴重問題。如果每個香港家庭都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屋產權,除了解決基本住屋問題,更能刺激社會向上流動力、收窄貧富差距和提高社會穩定性。//